聚合酶鏈式反應(PCR)是一種用于體外擴增特定DNA片段的生物技術。PCR反應假陽性是指在PCR檢測過程中,出現(xiàn)本應為陰性的樣本被錯誤地檢測為陽性的結果。
PCR反應假陽性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:
1. 實驗室污染:
核酸氣溶膠污染:空氣與液體面摩擦、離心機離心、劇烈搖動反應管、PCR開蓋、吸樣時及移液器的反復吸樣等都會產(chǎn)生核酸氣溶膠,這些氣溶膠可能含有之前的PCR產(chǎn)物,導致假陽性。
樣本間交叉污染:收集樣本的容器被污染或樣本密封不嚴,不同樣本移液時未更換槍尖,移液器等實驗器具未及時消毒,不同樣本同時開蓋或樣本劇烈震蕩導致氣溶膠形成擴散,相互交叉污染。
2. 試劑污染:
在PCR組分試劑加樣過程中,移液器、容器、陰性對照及其它試劑可能被核酸模板或陽性對照污染。
PCR試劑加樣過程中需通過冰浴處理,但這一過程也存在污染風險。
3. 擴增產(chǎn)物污染:
大量拷貝的PCR產(chǎn)物泄漏或擴增后的PCR反應管意外開蓋,是最主要的污染問題。由于PCR產(chǎn)物拷貝量大,極微量的污染就可能形成假陽性。
4. 克隆質粒污染:
作為陽性質控品的克隆質粒外溢也可能導致假陽性。
5. 操作不當:
實驗器材未一次性使用,未戴手套,操作環(huán)境不清潔,未嚴格遵守PCR操作規(guī)程,多次取樣的試劑未分裝,這些都可能導致假陽性。
6. 引物特異性問題:
引物設計不當,特異性不高,可能導致非特異性擴增,從而產(chǎn)生假陽性。
7. 模板問題:
在質粒構建過程中,模板的影響可能導致假陽性,可能需要使用Dpni進行模板消除。
8. 設備問題:
PCR儀或其他實驗設備的不恰當使用或維護不當也可能導致假陽性。
9. 生物安全問題:
根據(jù)生物安全等級(如BSL3),實驗室操作不當可能導致生物安全風險,進而引起污染和假陽性。
為了避免假陽性,需要采取嚴格的防污染措施,包括使用專業(yè)的清除劑、PCR Cleaner和Space Cleaner進行環(huán)境清潔,以及采用干霧過氧化氫消毒機等專業(yè)設備進行消毒。同時,遵循正確的操作規(guī)程,設置陰性對照和陽性對照,及時更換實驗器具,以及在必要時重新設計引物或挑選單菌落進行測序驗證。